公司发展理念:智慧成就价值

CRIR:2023年度中国媒介欣赏指数隆重发布

中国媒介质化评估风向标“2023-CRIR中国媒介欣赏指数”于2024年1月16日隆重发布。这是该指数第十年连续发布。“CRIR中国媒介欣赏指数”作为国家专利,其媒介质化评估体系在国内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独家性,旨在通过指数评估全面见证和推动中国媒体发展历程。综合来看,2023年度中国媒介欣赏趋势呈现出四大规律:大屏内容思想与艺术水准兼备、融媒产品创作更接地气、国际传播效能全面提升、多元化精品力作彰显大国情怀。

2023年,餐饮、旅游、文化、娱乐、外贸等行业强势复苏,各融媒平台之上,人们在淄博热闹赶“烤”,在贵州看热血“村超”,在天津和大爷畅快跳水,在城市街头悠闲地“city walk”,用“特种兵式旅游”打卡名山大川,一边吃火锅一边尽情地跳“科目三”。这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画面,串联起2023年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画卷。

不同地区的文化、风土人情成为短视频创作者关注的焦点

强调地域性和本土文化表达是本年度融媒体作品的突出亮点。如《来淄博,不但串要烤得好,书也要读得好。#淄博烧烤#vlog》和《小师姐真的来拍村超了#贵州村超》将焦点分别放在淄博和贵州,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独特文化和特色,展现了淄博烧烤文化和贵州乡村体育的迷人之处。这两个作品都是真实地呈现当地的民俗风情,通过生动的场景、具体的人物和地道的语言,传递了浓厚的地域氛围。

跨文化融合为内容创作提供新思路

《俄罗斯姑娘加入大爷们的跳水大军》突显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天津跳水大爷队伍的勇气和实力在国内外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而俄罗斯美女的加入为这个团队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机会,不仅展示了中国体育的实力,也展示了体育运动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这种跨文化的合作不仅增加了内容的新颖性,也吸引了更广泛的受众关注,使得短视频更具国际化的视野。

互动性和参与感强化用户黏性

不论是上半年刷爆全网的“挖呀挖”“拍拿放”,还是下半年全民打卡“科目三”,这些获奖作品都呈现出极强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花园种花”这首洗脑歌谣的旋律适合各种场合演绎,因此引发不少网友的翻唱和改编,各种版本的二创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如矿工版、牙医版、打工人版、调休版、研究生版等,为人们在忙碌和压力的生活中找到一种释放和放松的方式。而在“科目三舞蹈”“拍拿放挑战”等案例中,创作者引入了具有挑战性的舞蹈元素,激发了用户的参与欲望。纵观这种现象的本质,其实是在泛娱乐化的网络环境中,人们通过简单、魔性的模仿互动,从而摆脱现实社会中高压力、快节奏、强内卷的成人世界。在这种传播语境和受众环境下,具有互动、挑战属性的社媒话题表现出相当强的传播力和竞争力,反映了当下人们对轻松愉悦、舒缓解压的生活渴望。

各大省台持续深耕垂类内容,通过精细化品牌IP的打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湖南卫视《时光音乐会·老友记》通过老友故事串联经典音乐,成功打造了一个富有情感共鸣的音乐节目IP。北京卫视的《京城十二时辰》以北京的历史文化和地标为切入点,深度挖掘和讲述城市故事,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文化历史体验。湖北卫视全国首档院士科普创演节目《你好赛先生》不仅知识含量高、科技元素足,还十分注重把科普放在宏大的时空语境中进行探讨,显露出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独特的历史视野。各卫视持续不断纵横深挖垂类内容价值,精心打磨品牌IP,为观众呈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宝藏,体现了广电媒体对于文化传播的责任担当。

数智赋能效应凸显 开拓数智技术新空间

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数实融合AR互动的创新形式借助强大的5G+云算力、人工智能、AI空间定位、AR云渲染、AI数字建模等技术,带来了独特、新奇的用户体验,实现了科技行业首次、大场景、直播态的AR互动玩法。山东卫视《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以科技赋能、创意加持,将内容呈现与XR录制技术高度结合,通过数字化虚拟场景设计延展多维视觉空间,打造极致文化竞技舞台,为观众呈现一个更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

广播媒体加速融媒化 

内容创新+渠道拓展两翼齐飞

广播媒体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中不断深化实践,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积极探索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黑龙江广电打造的大型全媒体文化节目《歌声里的黑龙江》在2024开年爆款“哈尔滨”的火爆出圈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项目围绕“歌声里的黑龙江”这一IP打造了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如原创歌曲征集、“冰雪跨年夜”融媒直播、冰雪旅游宣传片等,将音乐、冰雪、创意充分融合,助力黑龙江文旅推广。在融媒体平台上,相关短视频总播放量超3.4亿,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过21.7亿,为各类音视频内容的策划、制作、宣推等环节提供了更多方向和可能性。此外,广播媒体更加注重多渠道融合传播,实现内容的多平台覆盖。除了传统的广播频率外,还积极拓展新媒体平台,如《广东民生热线》开设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北京交通广播、石家庄交通广播、浙江之声、上海第一财经广播等纷纷开设抖音、微博官方账号,将自身内容资源进行多平台分发,通过发布优质内容吸引粉丝关注,并与听众进行互动交流,不仅扩大了广播媒体的受众群体,还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央视新闻《总台直击#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最新情况》充分发挥了权威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为国内外受众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权威的全球视角报道,有效提升了中国在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效地引导了国际社会对该事件的关注,在国际舆论场上营造了积极的宣传氛围。

影视剧引领文化输出 

多维切面展现文化内涵与创造力

田园治愈剧《去有风的地方》突出“幸福”主题,架构了鲜活、温暖的中国乡村生活图景,既有诗情画意的云南风光,也有质朴温暖的真情实感。该剧不仅在国内影视剧中脱颖而出,更是在国际上获得多项殊荣,如首尔国际电视节、《纽约时报》评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这表明国际观众对于更真实、更丰富、更多元的中国故事有着日益增长的需求。依托影视剧对中国文化多维度展示,成功传递了新时代中国的价值观,为国际观众塑造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跨国制作纪录片成为

中国文化出海的重要窗口

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3年,《零碳之路》《国道巡航》《镜像中国》等纪录片通过国际合作,深刻展示了中国在低碳环保、现代化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这不仅为国际观众提供了一窥中国独特风采的机会,也让世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贡献和影响,为国际社会呈现出一个更加真实、更具活力的中国形象。

融媒体时代,纪录片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态。2023年,众多微纪录片主动融入时代命题,注重宏大主题与微观视角的有机融合,致力于通过更加生动、具体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一个丰富而深刻的社会画卷。

轻量化、年轻化、网络化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河南广电《总书记的回信》第二季以书信的方式切入领袖报道,突出重大主题报道的时代性和话题。该影片并未使用浓墨重彩渲染中国在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是选择以航天人、留学生、西部支教青年、乌兰牧骑演员、外籍教师等普通人群体为报道对象,人民群众的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自然流露出来,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为真实和贴近生活的视角,使得影片更具有情感共鸣力。

以现实笔触诠释百态人生与时代风貌

2023年是汶川地震15周年,人民日报推出《汶川·重生》为当年的亲历者合拍了一部短片。影片通过三个篇章记录了他们在经历灾难后面对苦难命运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让观众在他们的故事中获得生命的感悟、生活的智慧和灾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