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给华夏以灵魂,山水给神州以神韵。《绿水青山看中国》是继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之后,中央电视台特别推出的国庆档9集大型文化专题类现场竞赛节目。节目以独创性的竞赛规则,高规格的现场竞猜模式,写实与造境相结合的叙事手法,多元视觉信息呈现的传播题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时代主题成功嫁接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哲学观念和文化畅想。节目将中国人脚下所依之山,所傍之水,作为穿越时空的恒常介质,为广大受众展开了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古拙悠长的历史情怀与坚实朴素的当代人文追求在此实现有机融合。正可谓:抚古追今话乡愁,青山绿水揽中国。
一、节目从地理知识节目的角度,体系性地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时代主题,通过地理知识竞赛的方式将当前中国的发展理念与当代受众的生活方式、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以及贯通古今的自然生态意识进行整合传播,体现出电视人的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艺术创新精神。
大型现场竞赛节目《青山绿水看中国》采用实景化、实地化、实物化的现场竞赛展现方式,借助真实的力量形成祖国山河与受众情感的现实共振。节目以山川、森林、水脉等自然地理知识为主题切口,以阶梯递进式竞猜方式,将祖国的大好河山细腻地呈现于电视荧屏,构成“双节”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本质地契合了当前国家关于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施政理念。节目从中国的名山大川到独特的地理人文景观,积点成线,体系性地展示了中华大地一道道美丽的地质风貌。从中国的山川走向、河流水域到原始森林,从姜太公钓鱼之地到《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从秦岭的野生金丝猴到长江的大鲵,从故宫角楼、安吉竹海到甘肃鸣沙山月牙泉,节目纵横捭阖集中展现出中国地理的独有风貌,并将独有的地理风貌与中国从古至今的文化传承予以逻辑贯通,为节目的叙事形成了开创性的思路。这样的整体设计既体现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施政理念,又暗合了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观、自然观、世界观。有趣的是,节目将唐宋大诗人白居易、苏东坡称为杭州市的“老市长”,重点描述了他们关于城市发展与建设的价值观念与文化理想,将今人对于中国地理风貌的深入认识与古代朴素的“天人合一”的价值体系予以贯通,使得节目体现出文化的厚度。
“五千年文明流转,但绿水青山未变”,节目紧紧抓住了这一空间共性,将时代巨变,将古人、今人的思想、故事、豪情、壮志及喜怒哀乐,压缩凝聚为脚下这方世世代代赖以生息的土地,明古人之情,通今人之感。节目以这样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观众这样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绝不是一句离百姓生活遥不可及的口号或幻想,而是遵从自然、顺应自然的日常劳作;是依托于中国未来的绿水青山。节目以王之涣的视角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王维的心情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遥想滕王阁,忆“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是怎样的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
二、节目的每一个细节都张扬着文化知识的挂载力、传播力,成为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地理知识普及的电视文化盛宴。节目地理知识逻辑的传播构建形成节目的亮点。
如果说节目将中国地理风貌与中国施政理念、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是节目的第一大亮点,那么,将中国的自然生态与世界地理关系的紧密结合,将地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及全球意识予以贯穿和简要诠释则构成其第二大亮点。在本节目第二期关于“水”的主题单元中,节目不仅仅展现了中国江河的壮丽,更可贵的是,深入浅出地体现出中国的海洋意识,节目通过三沙市“蓝洞”的知识问答,体现出海洋国土意识,并通过中国海拔基点的计算方式,将陆地国土与海洋国土予以勾连。同时,节目还通过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操作员唐嘉陵的现场描述、视频展示,展现出马里亚纳海沟海底的精彩画面,体现出中华民族走向深蓝的民族理想与科学追求。
给爱以知识的理由,这是本节目满足受众需求的着力点。蛟龙号下潜深度是多少?三沙蓝洞有多深?为什么选择黄海海平面的平均值作为中国海拔的计算基准?节目以社会大众为传播目标,其传播理念、知识挂载能力远远超越了一般性知识竞赛的局限性,代之以基于知识传播又超越知识传播,并形成科学发展理念以及对于祖国山川爱的境界。
在知识的背后,节目以“故乡”为情感逻辑线,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百名选手聚在一起共诉故乡景,同抒思乡情。使得内容结构丰富、紧凑,话题形式生动、有趣,既述人生百态,又不乏情感共鸣。
节目在选手的选拔和塑造方面,也一改当前综艺竞技类节目明星化、英雄化的渲染方式。将挑战者的形象定位,从惯用的“标签化”素人改为“职业”素人。他们来自于不同城市,从事不同工作,有着不一样的爱好和经历,用着自己的方式纪录、阐释、解读着脚下这片土壤。他们中有的人沿着318国道,从雅安一路走到拉萨,励志有生之年,用自己的脚丈量祖国的大地;有的人从事社会工作,曾助力“京城大运河”申遗成功,为保护祖先人文与自然的结合工程添砖加瓦。有的人从事测绘专业,用科学知识与参数指标赏析着祖国的地质地貌;有的人从事历史教育工作,却用手绘地图的方式,将每一个历史故事融入祖国版图的知识坐标。
三、阶梯式递进竞赛规制的设定构成本节目独有知识产权,这是节目创新的着力点,是本节目对于电视知识类节目的重要贡献。
电视文化知识类节目的创新着力点是电视语汇对于电视叙事的强化与帮助。其中,竞赛类电视节目的赛制设计是难点之一。本节目竞赛赛制设计构成其第三大亮点。从节目的纵向叙事来看,每一期节目均由三个竞赛环节构成。第一环节《大浪淘沙》。九排81位选手逐排递进式参加比赛,答错选手暂时出局;第二环节《突出重围》由上个环节选出的前60位选手同台答题参加比赛,答对题目同时用时最短的两位选手胜出参加第三轮1+1对抗:《海阔鱼跃》。此轮比赛进入本场高潮,两位高手通过三番比拼,胜出者赢得本场冠军并直接进入总决赛。节目人数有多到少,最后聚焦与本场冠军,使得叙事逻辑清晰,高潮迭起。
与上述规则相应的是,节目的题目设置采取“以点带面”的逻辑关联性信息包设计。这是《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区隔于其它益智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关键点之一。节目以答题的方式进行比拼,但将知识点的考察,拓展为信息包的呈现。围绕题眼,进行国家战略、先进科技、前沿知识、历史文化等相关信息的导入和挂载。
如节目第二期的小高潮:国家“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驾驶员唐嘉陵以出题人的身份,展现给观众在水下三千米作业时获取的透明螃蟹,透过蛟龙号拍摄到的色彩斑斓的海参组图,海底火山、珊瑚鱼虾等珍贵视频。节目以“绿水青山”之深海美景为切入点,将国家的科技研发实力、深海作业的实际情况、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状况等真人化、故事化、小片化打包叙事,以电视的语态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国人的海洋意识拓展与走向深蓝的历史性成就。
四、节目中最为活跃的是人。选手、主持人和嘉宾构成本节目最为活跃的要素,这是本节目成功的关键之一。
节目的叙事主体是人。这是诸多电视节目的共性。对于一档文化竞赛类电视节目来说,选手、主持人与嘉宾的表现更为关键。本节目的第四大亮点是,现场的选手表现优秀,主持人智慧风趣,点评嘉宾知识积淀深厚。
节目选手来自五湖四海,年龄差异巨大、知识结构不一、职业特征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他们都是地理知识的爱好者,他们对于祖国的山山水水都怀有极高的热爱之情。这样的选手结构使得其对于大众的拉动是全方位的。同时,我们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领略由于其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个性化故事以及独特的看问题的角度。我们说,能够汇聚一批优秀的地理达人是本节目成功的关键。优秀的选手使得节目叙事显得富有文化的质感与张力。
主持人撒贝宁在节目中的表现可以用“智慧幽默、积极得体、游刃有余”来形容。以恰当的主持定位,与点评嘉宾、现场选手构成了舒适、柔和、联动的三角形叙事结构。其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意识,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水平,机智得体的临场应变能力将节目的各个元素串联融合为逻辑关系。在现场节目中,特别是益智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摒弃“一开玩笑就低俗,一谈才华就秀自我,一聊见解就骂社会”的低俗手法,撒贝宁在本节目中具有范本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目的几位点评嘉宾表现优异。这使得节目在知识点的准确性、知识延展的方向性、知识含量深度与广度的开拓性方面形成传播优势。
总之,本节目编导的独具匠心体现于节目的每一个细节。新颖、独创的出题方式,观赏性强、刺激度高的答题模式,悬念性大、紧迫感十足的比赛赛制,以及融入山河景色,亭台楼阁的地屏、环屏相结合的灯光舞美设计,均体现出独运匠心。